在魯蘇豫皖四省八縣交界處的魯西南大平原上,坐落著一座“千年古城”--單縣,浮龍胡位于單縣西南部,南依黃河故道,為中國四大名澤之一的孟渚澤遺址,自古名人雅士多聚于此,春秋時期,道祖隱居此地,參禪悟道,啟迪人生。唐玄宗時李白、杜甫聯袂游獵猛諸。賦詩舒懷,留下眾多詩詞古跡。浮龍湖煙波浩渺、云蒸霞蔚,荷花爭艷、草豐魚躍,享有“江北西湖,故道明珠”的美譽。宋母貼發源地便坐落于這環境優美的浮龍湖畔。如今在這里望向平靜的湖水,仿佛還能聽到“上善若水”的道音。
焦莊骨科門診位于浮龍湖南岸,在當地享有盛譽。山東省單縣宏大醫院,是宋母貼二家綜合性定點實體醫院,同樣坐落于風景秀麗的浮龍湖南岸,地理位置優越,規模宏大,環境宜人,適合病人療養。
宋氏用活雞接骨膏治療骨折骨傷病人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,傳承已有九代,宋臣立(1761年—1844年),原籍成武,于清嘉慶二年(1797年)全家遷來單縣,居城西南黃河故道李新集(現浮崗鎮),平日務農,偶以師傳的活雞接骨膏為村民治療骨折骨傷疾病,漸有名氣,慕名前來就醫者漸多,其后代子孫均以務農兼行醫為業。至第五代宋錫魁(1860年—1934年)時,因其無子女,將活雞接骨膏技藝傳于成武郜鼎宋氏族人宋茂欽(1897—1975年)。宋茂欽以接骨行醫為業,足跡遍及周邊交界地區,享譽很高,將技藝傳于其子宋聚魁(1935-2003年),宋先生是軍人出身,在部隊時候就開始利用自家絕學,幫助部隊戰友接骨療傷,后轉業到了拖拉機站,也是一邊工作一邊行醫,后轉到了李新集廣播站一邊工作一邊務農一邊行走行醫 ,1980年傳給宋付信(宋文柱,1965年生人),單縣浮崗鎮焦莊村人以及兒媳孫玉芹(1961年生人),單縣浮崗鎮李新集人?;铍u接骨療法起源于民間,千百年來歷經風雨,至今仍在為廣大人民服務。它以家傳和師傳兩種方式世代相承,特別是在蘇、魯、豫、皖交界地區的單縣、曹縣、商丘等地有著悠久的歷史,傳承已有九代。